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宁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凯发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凯发网站 -> 政协工作 -> 理论研究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宁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03-23 08:32:41   来源:华兴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

  宁夏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宁夏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围绕创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目标任务,采取更有形、更有感、更有效的举措,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以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宁夏样板”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中打牢思想基础

  人心相聚,根本在于价值相同、思想相通、精神相依。要不断强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形成各民族共同价值追求,夯实各民族共同思想基础,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用中华民族精神激励人心。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是凝聚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等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切实把维系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纽带扣得更紧、扎得更牢。

  要用中华悠久历史凝聚人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要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持续正本清源,加强宣传阐释,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准确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充分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要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人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要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坚持用中华文化涵养社会主流价值、浸润各族群众心田、陶染各个民族文化,大力推广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文化形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提高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自信、厚植文化自强,使各民族人心归聚、共同奋斗。

  在坚持共同团结奋斗中打牢物质基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只有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奠定物质基础。

  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激励和凝聚各民族携手奋斗、团结拼搏,共同富裕、共铸辉煌。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接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快区内产业链、供应链与全国大市场深层次融合,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以战略、产业、开放全面融入推动宁夏更好融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两个循环。

  要加快推进先行区建设。坚持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全局,以先行的担当扛起使命,以先破的勇气深化改革,以先试的韧劲闯出路子,坚决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稳步有序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改革,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保护好、建设好、发展好各族群众共同生活的家园,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作出贡献。

  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管肚子”与“管脑子”并重、“富口袋”与“富思想”并举,既要大力发展九个重点产业、推动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融合化发展,深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缩小区域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也要综合运用物质支持与精神激励、政策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引导各族群众牢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靠自身努力、用勤劳双手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在完善共治社会格局中打牢法治基础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团结之花常开常盛。

  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主动适应发展需求,稳慎调整有关地方性法规政策,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更好促进民族团结、保障民族平等、体现公平公正。完善民族事务治理格局。认真落实“1 6”基层治理政策体系,坚持党政主抓,强化社会协同,注重公众参与,加强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

  要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处理好各民族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坚决纠治强化民族差异性、弱化民族共同性的做法,依法保障各族公民婚姻自由、居住自由、就业自由,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着眼共创美好生活中打牢社会基础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要主动适应我国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时代要求,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要促进共居共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调整完善学校布局,加快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在空间上深度嵌入、在生活上相互尊重、在学习上共同进步,促进各民族住在一起、学在一起,守望相助、手足相亲。

  要促进共建共享。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明导向,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着力营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社会氛围。

  要促进共事共乐。坚持各民族平等就业,拓宽共事渠道、强化共事保障、营造共事氛围,做到同机关共单位、同园区共企业、同车间共班组,让各族群众在共事中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幸福生活。

  (作者:路京桥  单位: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综合三处)


【责任编辑】:包瑞
网站地图